[ 更换 ]
台湾装修装饰网 - 全国专业的装修公司信息网站
热门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宁波昆明苏州郑州长春合肥南昌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石家庄太原珠海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三亚赣州九江金华泰安榆林许昌新乡舟山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湖州揭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襄樊长治日照常熟安庆吉林乌鲁木齐兰州秦皇岛肇庆西宁介休滨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德阳绵阳双流平顶山龙岩银川芜湖晋江连云港张家港锦州岳阳长沙县济宁邯郸江门齐齐哈尔昆山柳州绍兴县运城齐河衢州太仓张家口湛江眉山常德盘锦枣庄资阳宜宾赤峰余姚清远蚌埠宁德德州宝鸡牡丹江阜阳莆田诸暨黄石吉安延安拉萨海宁通辽黄山长乐安阳增城桐乡上虞辽阳遵义韶关泸州南平滁州温岭南充景德镇抚顺乌海荆门阳江曲靖邵阳宿迁荆州焦作丹阳丽水延吉茂名梅州渭南葫芦岛娄底滕州上饶富阳内江三明淮南孝感溧阳乐山临汾攀枝花阳泉长葛汉中四平六盘水安顺新余晋城自贡三门峡本溪防城港铁岭随州广安广元天水遂宁萍乡西双版纳绥化鹤壁湘西松原阜新酒泉张家界黔西南保山昭通河池来宾玉溪梧州鹰潭钦州云浮佳木斯克拉玛依呼伦贝尔贺州通化朝阳百色毕节贵港丽江安康德宏朔州伊犁文山楚雄嘉峪关凉山雅安西藏四川广东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内蒙古广西宁夏香港澳门

西安装修工人住进业主家的21天

业主 安装 安装修 工人

作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

西安装修工人住进业主家的21天

梁炎平暂住的房间。受访者供图

一接到邻居的通知,梁炎平就开始往家赶。

这个62岁的湖北人在西安打工,租住在南三环附近的南里王村。2021年12月21日,他和工友出门干了半天活儿,下午3点多,邻居打来电话说,“要封村了”。

梁炎平是搞装修的,业主家所在的中环国际小区,离南里王村只有4公里。他骑电动车,路上已经看到村子被绿色铁皮围挡住。抵达村口后,他被执勤的民警告知,“村子不让进,也不让出。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

这一天是冬至,截至24时,西安市共划定了封控区229个,管控区76个,封控16万人,管控68.5万人。

梁炎平和工友没处可去,不得不返回工作地点。那是一套新房,刚整完地面和墙面,没有暖气、热水、灶具或任何家具。装修公司征得业主同意,给他们送来4条被子。

第二天,12月22日,西安发布通知,23日0时起,“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通知发布的当天,大量市民涌入超市、便利店抢购食品。

和梁炎平一样,很多人暂时无法回家了。吃饭这件小事,成了最大的事。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一家小厨房开始给滞留的考研学生送饭。在西安红会医院,医护人员组织起来,把饭送到无法出院的患者病房。蔬菜供应紧张的时候,不少小区组织了物资交换群,“土豆挂在门把手上,等会儿再开门时,变成了两个西红柿”。

1

回忆起作决定的那个时刻,梁炎平说:“要是回来晚了,这边再一封,我们不就睡在马路上了。”

他在西安工作了26年,没有其他落脚点。工作的场所,成了他和工友临时的依靠。

梁炎平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对疫情的估计太乐观了。此前几天,他曾听说村里有了确诊病例,防疫人员穿着防护服,上了村子里的一户人家的门。他也曾目睹,那家人所在的巷子竖起了围挡,不允许进出。但在当时,这些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我们该扫码扫码,该干活儿干活儿”。

他没更详细了解的情况是,12月19日,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南里王村一位24岁的女性确诊新冠肺炎,21日,和她同楼居住的一位30岁男性也被通报确诊,南里王村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梁炎平记得,他们住进中环国际小区时,小区里便利店商品还比较齐全,“方便面、面包、火腿肠、鹌鹑蛋、鸡腿、鸭腿都还有”。到了22日,他发现周围已经很难找到营业的餐馆。装修公司经理跑了好几个地方,给他们带了饭菜,“晚上他说,我也出不来了,我们只能各管各的”。

中环国际小区很快也进入封闭状态,“可以上下楼,不能出小区”,梁炎平开始了隔离生活。屋里地面冰冷,他和工友把装修用的木工板抬进朝南的主卧,铺上公司送来的被子,搭了个简易的地铺。

这不是梁炎平第一次经历隔离的生活。2020年春节,他回湖北天门老家过年,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居家隔离。和那次相比,这一次他少了很多焦虑。让梁炎平苦恼的是,由于小区封闭仓促,他们没有携带生活用品和换洗衣物,“身上都要臭了”。

主卧有15平方米,有大大的落地窗。梁炎平每天会从这里往下看。刚开始,他还能看到路上有私家车和公交车,渐渐地,路上既没有车也没有人了,“干净得很”。外卖也都停了,“送不进来,下了单马上就取消了”。

吃饭,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2022年元旦前,一条抖音短视频在关心西安疫情的人群中传递。画面中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羞涩地解释,自己来考西安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暂时走不了,没饭吃了。拍摄画面者是位女性,在视频中,她热情地表示,来我们这里吃吧,每天都可以来。

那位女性是西安德善厨房的一位工作人员。这家公益厨房地处陕西省肿瘤医院和西安交大一附院附近,平日里有需要的病患家属可以来做饭,“炒一个菜2元,米饭1元管饱”。

本轮疫情管控升级后,德善厨房的发起人许凯想,很多外地患者和家属租住在医院附近的城中村里,不少房屋没有灶具、炊具,“他们更需要那顿饭”。

他当时还没有想到,西安美院也在附近,城中村里还生活着另一个群体——考研学生。

许凯曾经学过画画,他看到自己的一位美术老师发出求助信息,有考美院的学生滞留西安,封在城中村里,没有饭吃。

2

惦记着“让他们吃上饭”,许凯的德善厨房“火力全开”了。志愿者每天准备1000多份热饭,免费送给支援西安的救护车队、负责社区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附近城中村里滞留的外地就医者和考研学生,大厨来自一家五星级酒店。大锅里,翻腾着面片、蔬菜、肉丸子和热汤,许凯的合伙人开车送饭,他则每天两次,拎着几十份烩面、麻食(一种西安面食)等走路送到城中村里。

西安装修工人住进业主家的21天

德善厨房的工作人员正在切菜。受访者供图

送饭时他了解到,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陕北的,也有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河南郑州的、河北石家庄的。他还认识了一位乳腺癌患者,这位女士在吃到他送来的饭之前,已经吃了十几天方便面。

——红烧牛肉、麻辣牛肉、西红柿炖牛肉……这些硬菜的名称后加一个“面”字,正是梁炎平和工友的口粮。屋里只有一只电水壶,没有炊具和餐具,梁炎平和工友买了3箱桶装方便面,一开始还能换着口味吃。

后来,小区的便利店里,方便面也没有了,物业卖给他们一箱。“我还想弄一点咸菜、榨菜,都没了,看见有一袋酸豆角就赶紧拿上。”梁炎平回忆。

截至发稿,梁炎平和工友已经吃了60多桶方便面。他们想尽办法吃出不一样的滋味,比如这顿不放香料,下顿不放油包,再下一顿不放盐包,“调料少一种口味就有差别”。因为没吃蔬菜,梁炎平20多天只有几次大便。

他和工友找到小区物业寻求帮助,经理告诉他,“有什么困难尽量找我们”。他的第一个请求就是想吃点别的。有时核酸采样时间长,物业会给防疫人员订饭。元旦那天,经理也帮他们多订了一份。那是一份炒米饭,梁炎平“风卷残云”地吃完了。

“一份香肠丁炒饭,配菜是蒜苗和洋葱。”梁炎平把那份炒饭记得清清楚楚,“我是湖北人,确实好久没吃米饭了,实在受不了。”

那天和妻子视频通话时,他“报喜”:“我今天终于吃上米饭了,特别香,你们别担心。”一个多月前,妻子回了湖北老家,担心他过得不好,每天要打视频电话看他。20多天过去,他花白的胡子已经长过了领口。

梁炎平看新闻发现,吃饭问题不光是他自己的问题,城市实行封闭管控后,很多居民家都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后来,各个社区开始配送粮油和蔬菜水果。他每天透过窗户看,小区今天有没有人送进来物资,送的什么东西,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用得上的。他记得,2021年12月28日,有车拉着蔬菜进小区,“萝卜、白菜还有好几个馍,99元一袋”。元旦那天,政府送来免费菜,小区居民每户凭卡领一袋,“有萝卜、白菜,还有青菜,必须得弄熟,我们就没要”。

梁炎平每天都和同住在南里王村的朋友联络。朋友告诉他:“外面有人拉菜进去卖,就是价格稍稍贵了一点,一棵白菜卖到了30元。”

根据最初的疫情防控措施,西安多家医院停诊,医护人员则留在院内值守。康鑫是西安红会医院运动医学科医生,也是医院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这家知名的骨科医院有40多个病区,在院患者600多人,加上陪同和医护,每天每餐需要1000多份餐食,全靠医护志愿者运送。但在作为外科医生的康鑫看来,还有一类事,比吃饭更加紧急。

3

1月2日下午6点,康鑫接到朋友的求助微信,称邻居张成(化名)急需医生帮助。

张成所在的小区位于雁塔区东仪路,已经封闭管控。不到一个小时前,张成躺在床上休息,被儿子当成“蹦蹦床”踩了,膝盖“当时就感觉跑偏了”。

张成试着拨打“120”,得知就诊需要“社区安排”。按照当时西安发布的就诊流程,居住在封控区的张成需要联系社区工作人员预约定点医院后,再由街道安排专用转运车“点对点”就医。情况紧急,他通过微信,联系上了康鑫。

收到伤者发来的微信图片,康鑫看到,张成左腿的膝盖已经偏到身体外侧。“髌骨脱位。”这位医生很快作出诊断。在红会医院,他平均每个月都要急会诊很多这种髌骨脱位的患者。

他拨通张成的视频电话,在充分告知各种预后情况的前提下,指导他的家人,“通过手法复位,能解决他目前最要紧的问题”。康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成的情况不是非常紧急,不一定非要到医院处理,自己远程指导,也许能把转运救护车这些公共资源让给最需要的人。

视频接通了。康鑫让张成的儿子拿着手机,把摄像头对准膝盖部位,然后指挥张成父亲“哪个指头下压,哪个指头要发力,按着腿往哪个角度使劲,往哪个方向抬”。康鑫回忆,老人不懂专业的医学知识,但“能狠得下心听指挥”。一分多钟以后,张成膝盖的“绞索”状态解除了。

康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并不是红会医院唯一一个远程帮助封控区病人的。在自家小区的业主群里,运动诊疗中心主任郑江也收到了求助:“郑主任,我娃胳膊脱臼了,您能不能来帮忙看一下。”

一直坚守在医院的郑江拉来一位科室医生当模特,找来另一位医生拍下一段19秒的手法复位视频,告诉患儿母亲,听到弹响声就可以了。母亲对照视频操作,很快成功复位了孩子的胳膊,郑江在群里收到一片“大拇哥”。

西安装修工人住进业主家的21天

西安红会医院郑江医生为患者录制的手法复位示范视频截图。受访者供图

比起没饭吃,梁炎平更害怕生病。刚刷完墙的房间格外潮湿,但他和工友甚至不敢开窗通风,“现在还好,万一感个冒也没地方治,吃药也没地方买,更难受了”。

寒冬腊月的西安,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左右,到了晚上还会降到零下。屋里没通暖气,两个男人睡在一起,“抱团取暖”。两个人不仅是工友,租住在南里王村时也是邻居,这让这段“同居时光”少了几分尴尬。闲着没事,他们会聊一聊老家的情况,盘算着工地上还有哪些活儿没做,哪几个地方的工钱没有收回来,还有多少工人的工资没发下去。

晚上6点,天一黑,屋里的温度就直线下降,两人冷得钻进被窝,一直挨到10点,“犯困了,手机往边上一撇就睡着了”。这些天来,早上不到5点,梁炎平就会被冻醒,在被子里来回翻腾,直到8点起床。

早上,他要下楼到小区里排队接受核酸检测采样,最初每两天做一次,28日开始变成了每天一次。“做完上来刷一会手机,中午吃完饭,再继续刷手机,刷到5点再吃饭,吃完饭就去躺着刷手机,直到睡觉。”年过花甲的他正在经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与往常不同,新闻成了他每天的必需品。“前一天疫情是个什么情况,会不会得到扭转。”他期盼着能在手机屏幕里看到,“什么时候能回去,尽快结束这种生活。”

所有人都抱着相似的期待,为了那一天早点到来,许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德善厨房成了“力量的中转站”。一位台湾同胞捐赠了1万元;一家武汉的心理诊所捐赠了几千元,一所武汉的幼儿园义卖了孩子们的画,捐了1000多元;一位武汉微光救援队队员4天两趟开车往返西安,送来物资;一名执行任务还能出入厨具市场的西安警官,联合同事捐赠了一个猛火大灶;一位路边的保安买来馒头;而一个坐救护车到医院给孩子取药的父亲则专程赶来,把一沓百元人民币塞到许凯手上,让他“能买多少(菜)买多少”。

“哥,那你是谁,你是谁嘛?!”许凯推不掉这份心意,追着那位父亲跑,用陕西方言大声问。

“额是……额是……”男人语塞,一边跑一边急忙道,“额是中国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青年报独立出品,首发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及【中青冰点】,著作权归中国青年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关内容